本课程教学创建了“实践课业”教学模式,采用“实践课业”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和手段。实践课业是指能够体现专业技能培养目标要求,需要联系实践,需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方能完成的技能训练项目与实践课题。实践课业突出教学的实战性,并以具有可操作性的低成本运行方式,来完成本课程教学目标,即立足课堂训练实践课业,把课堂作为技能训练、素质培养的场所;在课堂布置工作环境,营造职业气氛,使学生得到职业体验。通过实践课业训练,促使学生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岗位技能,把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落在实处。
(1)理论教学组织
①理论体系结构与技能培养内容相对接,根据课程重点培养的4大实训模块,编排了四个理论模块十三章内容的体系结构;②突出营销基本原理的应用步骤与方法;③注重打造学生的学习能力,每章学习设计了“前沿研究”、“练习与思考”、“案例分析”、“自测试题”。
教学培养目标 | 理论体系结构 | 理论指导作用 | |
第一单元: | 第一篇:绪论 | 第一章:市场营销学概述 第二章:企业营销观念 第三章:企业营销管理 | 指导“营销重要性认识”提高 |
第二单元: | 第二篇:市场分析 | 第四章:市场分析技术 第五章:营销环境分析 第六章:购买行为分析 | 指导“市场营销调研”技能训练 |
第三单元: | 第三篇:市场战略 | 第七章:市场发展战略 第八章:目标市场战略 第九章:市场竞争战略 | 指导“市场开发分析”技能训练 |
第四单元: | 第四篇:营销策略 | 第十章:产品策略 第十一章:价格策略 第十二章:分销策略 第十三章:促销策略 | 指导“营销计划方案设计”技能训练 |
(2)课程实训组织
①设计实战型课业形式,采用企业常用的“市场调研报告”、“年度营销计划书”、“项目分析报告”;②设置17项课业训练项目,其中13项基本技能训练,4项综合应用技能,教师根据不同课时、不同专业酌情安排课业项目;③制定课业评价的17项二级评价指标,68项可测的末级指标及具体标准。④规范课业指导程序:任务→目标→要求→理论→操作→评价→范例。
课程实训 模块 | 基本技能 训练项目 | 综合应用 训练项目 |
实训模块1: | (1)营销重要性认识写作 | (1)营销重要性认识交流 |
实训模块2: | (2)调研课题确立 (3)制定调研计划 (4)设计调查问卷 (5)实地问卷调查 (6)问卷统计分析 (7)网上资料收集分析 | (2)撰写某营销项目的《市场营销调研报告》 |
实训模块3: | (8)市场细分表设计分析 (9)市场定位图设计分析 | (3)撰写某市场开发项目的《市场开发分析报告》 |
实训模块4: | (10)品牌方案设计 (11)定价方案设计 (12)促销方案设计 (13)分销方案设计 | (4)撰写某产品推广项目的《产品营销计划报告》 |
(3)素质培养安排
①设计八项培养内容,纳入课程教学计划;②把课业训练作为通用能力培养平台,在课业训练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;③把培养效果纳入课程考核体系,建立了与教学直接挂钩,但又相对独立的“考核评价体系”,设计了12项二级评价指标,48项可测的末级指标及具体标准。
培养项目 | 职业素质培养内容 |
(1)“自理自律”能力培养 |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要有目标、要有计划、要自觉执行;能自律教学纪律与学习责任。 |
(2)“自我发展”能力培养 | 要求学生能自我调节学习心态、培养学习的兴趣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。 |
(3)“交流表达”能力培养 |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和加强自己语言表达、书写表达的锻炼,善于交流,善于沟通。 |
(4)“团队合作”能力培养 |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融入集体之中,展现自我,善于帮助、协作,发挥团队之力量,取得更大成绩。 |
(5)“评判创新”能力培养 |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开展评判性思考,大胆判断分析,注重学习创意性的发挥。 |
(6)“信息技术应用”能力培养 |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能运用信息技术,有效地、创造性地为自己的学习服务,提高学习效果。 |
(7)“刻苦耐挫”能力培养 |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发扬不怕困难、敢于拼搏、百折不绕的精神,战胜学习困难,磨炼自己意志。 |
(8)“应急应变”能力培养 |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对突发事件能敏捷应变,靠自身力量来加以解决,获得成功。 |